当前位置:首页—核心要闻
12-13
关于“总经理讲服务”主题征文评选结果的公示为深入落实2024年信息通信行业行风建设暨纠风工作部署,充分发挥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学带学促学”头雁作用,大力弘扬为民服务的良好风尚,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在全行业组织开展了“总经理讲服务”活动。在此基础上,根据《关于开展“总经理讲服务”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工信管函〔2024〕614号),经推荐报送、专家评审和复核评定等环节,形成了拟入选的基础电信企业优秀征文120篇(其中省级公司征文30篇、市级公司征文40篇、县级公司征文50篇),互联网企业优秀征文10篇。为加强社会监督,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示(见附件)。如有异议,在公示期内将意见反馈至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 公示时间:2024年12月12日至2024年12月18日 联系邮箱:sqs@miit.gov.cn 附件:1.基础电信企业拟入选优秀征文名单(省级公司).pdf2.基础电信企业拟入选优秀征文名单(市级公司).pdf3.基础电信企业拟入选优秀征文名单(县级公司).pdf4.互联网企业拟入选优秀征文名单.pdf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2024年12月12日
12-13
四部门关于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关于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工信部联企业〔2024〕2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财政厅(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分行,各金融监管局:现将《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12月12日 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关键路径。《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工信厅企业〔2020〕10号)印发以来,中小企业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为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由点及面、由表及里、体系化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将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等有机结合,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为抓手,“点线面”结合推进数字化改造,加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和深度赋能,充分激活数据要素价值,着力提升供给质效和服务保障水平,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到2027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百城”试点取得扎实成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应改尽改,形成一批数字化水平达到三级、四级的转型标杆;试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全国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中小企业上云率超过40%。初步构建起部省联动、大中小企业融通、重点场景供需适配、公共服务保障有力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生态,赋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二、重点任务(一)深入实施“百城”试点1.因地制宜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分批支持100个左右城市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因地制宜探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推动4万家以上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其中1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新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实施指南》,细化实施要求和流程规范。制定试点城市数字化转型绩效评价办法。研究探索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服务商的服务情况进行评价,强化激励约束。(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2.纵深推动工业大县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向基础较好的工业大县大范围复制推广试点城市工作经验和成果,依托县域优势产业推动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重点中小企业的应用推广,打造一批数字化水平达到三级、四级的中小企业标杆。推动工业大县产业链与产业集群“链群”同转,实现县域中小企业规模化、普惠式数字化转型。(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二)分类梯次开展数字化改造3.面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系统化集成改造。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面“建档立卡”,“一企一策”靶向推动数字化水平系统提升。引导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下的企业加强关键业务系统部署应用与跨系统集成改造,实现数字化水平向更高层级提升跨越。支持数字化水平三级及以上企业开展高价值集成应用创新,围绕产品数字孪生、设计制造一体化、个性化定制等复杂场景开展系统化集成改造,培育一批四级标杆企业。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智能场景、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引导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设一批 5G 工厂。(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4.面向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实施重点场景深度改造。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与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协同衔接,以“智改数转网联”为重点,优先支持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下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或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实施软硬件一体化改造,打造产品工艺仿真、设备预测运维、产线智能控制等场景样本,加快行业普及推广。鼓励数字化水平三级及以上企业对标同行业标杆企业,开展更高水平改造。聚焦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信息等行业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重点推动中小企业开展“哑”设备改造和关键设备更新。(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5.面向小微企业推广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加快中小企业内外网升级改造,提升数字化基础水平。完善企业级、行业级、区域级等多层次云平台布局,推动现有工业软件产品云化迁移,形成云化软件供给目录。加速关键设备、业务系统上云,推广基于云的设备运行监测、产品性能仿真以及数据存储、建模分析等普惠应用。在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点集群、园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应用,为中小企业上云用云提供基础支撑。支持地方探索“上云券”“算力券”等优惠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上云用算提供支持。鼓励算力中心提供“随接随用、按需付费”的云端算力服务,降低中小企业用算成本。(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三)推进链群融通转型6.推广龙头企业牵引的供应链“链式”转型。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开放数字系统接口,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实施标准统一的数字化改造,推动中小企业主动融入大企业的供应链,强化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上的配套能力。持续梳理遴选中小企业“链式”转型典型案例,编制发布案例集。(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7.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驱动的产业链“链式”转型。支持细分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打造产业链协同能力,面向细分行业梳理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及数据要素、知识模型、工具软件等要素清单,面向中小企业推广行业共性数字化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提升产业链整体数字化水平。基于平台汇聚、组织制造资源,实现市场订单、研发资源、生产原料等与中小企业精准匹配,打造共享制造、个性定制、众包众创等新模式新业态,加速平台经济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8.推广以集群、园区为单位的“面状”转型。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点集群、园区引进或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标准化、模块化、解耦化的数字工具与服务,打造贯通工具链、数据链、模型链的数字底座,大力推广集采集销、中央工厂、众包众创等协同转型新模式,带动集群、园区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整体提升。探索发展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推动中小企业跨地域数据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构建虚实结合的产业数字化新生态。(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四)推动人工智能创新赋能9.发布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引。编制发布中小企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推进指南,明确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实施的主要模式、典型路径,为中小企业提供可落地、易操作的参考指引。鼓励各地组织开展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征集遴选,培育挖掘视觉质量检测、客户画像与精准营销、财务管理自动化等一批典型场景,为中小企业提供借鉴参考。(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10.加强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推广。发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现场交流活动的平台作用,宣传推介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典型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加快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复制推广。鼓励各地参考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典型应用案例、应用图谱等,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测、运行维护、经营管理等中小企业关键业务场景应用普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11.强化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基础。支持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等开源社区牵头成立人工智能开源社区,聚焦中小企业特色需求设立专题人工智能开源项目,提供可复制、易推广的训练框架、开发示例、测试工具和开源代码。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开源项目,降低人工智能部署开发门槛。鼓励龙头企业、交易机构、平台企业、数据服务企业等经营主体建设公共数据集、行业数据集,为中小企业提供用于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的高质量数据。建设一批适用于中小企业的垂直行业大模型,强化中小企业大模型技术产品供给。(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五)深度激活中小企业数据要素价值12.提升中小企业数据管理、利用能力。鼓励各地面向中小企业加强《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标准应用推广,引导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开展生产经营全过程数据采集,加快大数据系统建设部署,建立健全数据管理制度。鼓励中小企业探索数据创新应用,引导中小企业面向业务需求开展数据建模分析,实现精益生产、精细管理、精准营销等业务能力提升,推广服务型生产、增值服务、共享经济等数据驱动的新模式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13.加强中小企业数据资源供给与价值开发。鼓励龙头企业、平台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数据,有针对性地开展数据清洗标注、交易撮合、分析挖掘等工作,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普惠的数据服务。探索打造以可信数据空间、区块链等技术为支撑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推动大中小企业间实现研发设计、设备状态、交易订单等高价值数据安全可信流通,拓宽中小企业数据获取渠道。(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数据资产价值评估,加强对中小企业数据资产依法依规入表的指导,加强数据资产管理,依法依规维护中小企业数据资产权益。(财政部牵头负责)(六)提升数字化转型供给质效14.供需适配发展“小快轻准”产品。围绕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推动龙头企业联合工业软件企业开发数字化专用工具,培育一批“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形成供需图谱。推动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等不同厂商提供开放接口,提升“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数据互联互通与跨平台互操作能力,增强产品易用性及开发便捷性。支持地方建设“小快轻准”资源池,通过线上宣传、线下体验等方式加快产品推广。(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15.培育壮大数字经济领域优质企业。推动龙头企业数字化团队对外输出服务,推进现有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在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具有较深知识积累和优质服务能力的行业型服务商、场景型服务商。以数字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在5G、人工智能、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数字化领域加大创业创新力度,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七)提高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能力16.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准工作组,研制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更新完善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构建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价体系。编制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为中小企业改造实施提供专业指导。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准验证、推广,强化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的标准适配与信息共享,推动中小企业全面融入产业链供应链。(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17.完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载体。基于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完善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功能,打造满足行业共性需求和企业个性需求的工具箱、资源池、案例库。推进地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与全国平台数据互通,提供转型咨询、诊断评估、应用推广等专业化服务。鼓励地方合规探索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公共服务载体运营机制。推动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综合信息平台资源共享,凝聚工作合力,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供给。(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18.全面增强中小企业数据与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引导中小企业建立健全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促进态势感知、工业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产品部署应用。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网络和数据安全演练,提升中小企业网络风险防御和处置能力。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购买网络安全保险等方式降低安全风险。(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三、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保障。组织建立部省联动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体系,加强横向跨部门资源调度与纵向跨层级工作协同。推动各地强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力量,加强相关部门工作协同,明确重点工作组织分工,构建定期监测、指导、评估、培训、交流等长效工作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二)加大资金支持。深入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按照市场化原则满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融资需求。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提供贴息支持,分行业常态化组织投融资对接活动。鼓励金融机构推出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门信贷产品,鼓励融资担保公司提供增信支持,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特别是数字化转型的金融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加强人才保障。利用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面向不同行业、不同对象,分层分类提供培训课程资源,组织开展大规模数字化培训。开展数字化转型职业标准、人才标准开发与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为中小企业数字化提供专业人才支撑。依托“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等加大中小企业数字化人才培育力度,壮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队伍。(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四)促进交流互鉴。常态化举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现场交流活动,加强沟通合作。鼓励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开展对口协作,推动转型资源共享共用与典型经验复制推广。支持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行活动,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供给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经验,推广典型案例、典型模式、典型产品。(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五)深化国际合作。依托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用好亚太经合组织中小企业部长会议、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平台,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国际交流合作活动,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优秀解决方案、产品服务、标准规范走出去。(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
1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消防救援局公告2024年第37号 为准确识别存量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导致的安全隐患,减少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制定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工作指引》,现予以公告。 附件: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工作指引.pdf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2024年12月3日
12-13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通过复核评价的第一、四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名单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24〕470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的决策部署,根据《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科〔2015〕458号),我部组织对第一、四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了复核评价,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等64家单位通过复核评价。通过复核评价的单位要持续加强平台建设,发挥引领效应,加大资源投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切实提升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能力。相关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等推荐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的指导和支持力度,不断完善产业共性技术服务体系,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保障。 附件:通过复核评价的第一、四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名单.xlsx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2024年12月9日
12-13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资格审定工作的通知工信厅原函〔2024〕473号 根据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政策安排,现组织开展2024年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资格审定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支持范围资格申报企业应为生产制造《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所列产品的企业,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具有较强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产业化能力,具备专业较为齐全的技术人员队伍,并掌握该产品研制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二、资格审定程序(一)企业申报。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或中央企业集团作为推荐单位,组织本地区或所属企业做好申报工作。申报材料具体要求见附件1,申报形式采用线上申报,网址为https://xclcygx.miit.gov.cn。(二)推荐单位审核。推荐单位按要求对本地区或所属企业开展资格审核,重点核查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产品技术参数的符合性和价值合理性等,形成核查意见,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报送材料要求见附件2。(三)部门复核。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专家复核确定产品补偿资格,并按产品价值的一定比例核定补助资金额度,有效期限不超过3年。三、其他要求(一)材料制造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业务管控,确保申请材料真实、完整、有效、准确。通过提供虚假材料等方式骗取保险补偿资格的,3年内不得申报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项目,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二)有关推荐单位要高度重视、严格把关,规范工作流程,提升服务水平,认真组织做好审核工作。推荐单位核查意见请于2024年12月31日前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 附件:1.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资格申报材料要求.pdf2.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资格推荐材料要求.pdf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2024年12月11日 (联系人及电话:付瑜 010-68205566 高群 010-68205766)
12-13
五部门关于开展“一月一链”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全国行活动的通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 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一月一链”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全国行活动的通知 工信厅联企业函〔2024〕460号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的决策部署,加快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促进良好生态,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关于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23〕196号)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开展“一月一链”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全国行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目标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上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发挥“股、贷、保、担”综合融资手段作用,通过组织各类专业化金融机构与链上中小企业开展系列融资对接活动,引导金融资源更加精准支持链上中小企业,促进广大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二、活动主题一月一链 益企畅融三、活动时间2024年11月至2025年12月四、主要对象重点面向优质中小企业,产业链关键节点中小企业,其他重点中小企业群体。(一)优质中小企业。根据《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暂行管理办法》(工信部企业〔2022〕63号)和《关于开展2024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的通知》(工信厅企业函〔2024〕244号)确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二)产业链关键节点中小企业。在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上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统称“三新一强”)的中小企业。(三)其他重点中小企业群体。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内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及其子基金支持的中小企业。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活动对象。五、组织方式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形式,深入市县、集群、园区等,推动活动高效开展。(一)工业和信息化部兼顾东中西部情况,联合相关部门指导地方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选择在全国部分地市接力开展区分主题的线下专场活动,并组织由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组成的“一月一链”服务团,为参加活动的企业进行事前诊断咨询、事中指导、事后跟踪服务。有意愿的省份可由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报送方案。(二)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结合地区产业发展实际,结合“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等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特色活动,在市县层面开展活动。(三)各相关金融机构设置网络服务专区,推出公益直播、金融机构展示、专属金融产品展示、金融知识宣讲等服务,提升活动影响力和参与度。六、活动内容(一)宣传培训。以组织活动为契机,组织金融机构走进集群和园区、贴近企业,开展金融惠企政策宣传解读,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对有上市意愿的中小企业,可联合各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系统、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开展咨询诊断、精准培训。(二)产品推介。有关部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产业属性,提出针对性融资支持举措、特色化融资产品和服务。加大产品推介,拓宽企业引入金融支持更好发展的思路。(三)股权融资对接。围绕重点产业链,筛选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广泛吸引各类投资机构、邀请本地区政府引导基金参与对接。建立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中小企业投融资需求发布平台、线上线下路演平台提高企业融资效率。邀请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对参加路演企业匹配综合金融服务。(四)信贷融资对接。选定产业主题,组织金融市集活动,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机构采取“摆摊”形式,搭建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面对面交流平台、充分对接平台,批量化服务链上中小企业。结合全国行活动,推进“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更好服务中小企业。区域性股权市场要会同银行、投资机构持续开展路演沙龙、资本市场等对接活动,共同走访企业,联合银行搭建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综合企业数字档案、尽调信息、经营情况、权益登记、估值跟踪等多维度数据,开发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审贷模型和专属信贷产品,支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自主前提下加快“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模式落地。(五)保险服务对接。引导保险业金融机构立足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以及风险控制要求,尤其是针对企业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提供多样化保险方案。分产业领域组织开展企业与保险机构的对接活动,帮助企业有效减少因财产损失、研发失败、成果转化不畅等风险带来的经济负担。鼓励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机构发挥海外信息搜集和信用风险管理等专业优势,协助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业务。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联合保险机构推广融资类贷款保证保险、科技保险、专利保险等保险产品,为中小企业研发生产等环节提供保障。(六)并购重组对接。组织有意愿的上市“链主”企业以及相关产业链上有对接资本市场意愿但暂未上市的中小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对接,增强产业链韧性。推动已上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技术升级,进一步发展壮大。(七)加强产业对接。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要发挥服务优势,做好上市公司、行业龙头、央企国企等链主企业的细分行业标识。区域性股权市场要加强辖区内产业研究,形成产业链图谱,精准定位企业坐标,通过与链主企业的标签匹配及“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等活动进行线上、线下对接,开展上下游合作或并购,促进科技型企业卡位入链和强链补链,有效整合技术资源、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源。(八)政策对接。区域性股权市场应及时跟踪央地惠企政策措施,为企业进行精准匹配对接;与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做好衔接,推荐符合相应标准的企业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相关资质。七、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协调。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做好牵头工作,加强统筹谋划、合理制定计划、争取多方支持,严格选链选企标准,高质量推进全国行活动。(二)加强宣传引导。各有关部门重视舆论宣传工作,丰富宣传形式,对活动进行多渠道报道,加大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跟踪宣传,提高活动知晓度,营造良好活动氛围。(三)加强资源整合。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以全国行活动为契机,强化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工作力度,广泛吸纳专业化金融机构、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参与,形成常态化协作机制。(四)加强信息共享。发挥好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网址:www.chinasme.cn)、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网址:zjtx.miit.gov.cn)、益企融(网址:www.otcon.cn)等作用,组织中小企业在平台登记融资需求,登记的融资需求与各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共享。全国行活动具体信息及进展情况在相关平台同步发布。(五)注重活动实效。聚焦服务中小企业主题,勤俭节约办活动、直奔主题办活动、突出实效办活动。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对企业融资情况跟踪回访,以促成融资为目标,尽力推进撮合。通过活动挖掘储备一批优质中小企业项目,建立项目库,加强长期融资促进服务。要加强活动成效评估,对效果好、中小企业认可度高的产品和服务要加大推广力度,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不断推动活动走深走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中国证监会办公厅2024年11月20日
12-13
拉萨市人民政府公报2024第12期.pdf
12-12
通信行业6项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公示 根据标准制修订计划,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已完成通信行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IPv6部署要求》等6项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以上标准批准发布之前,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现予以公示,截止日期2024年12月18日。 以上标准报批稿请登录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网站(http://www.ccsa.org.cn/)“工信部公示”栏目阅览,并反馈意见。 附件:6项通信行业推荐性国家标准编号、名称及主要内容等一览表.pdf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2024年12月11日
12-12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办公厅(办公室、秘书局、综合司)关于开展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联网安函〔2023〕360号)部署安排,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水利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数据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组织开展了2024年网络安全技术应用典型案例遴选评审工作,现将拟支持项目名单予以公示。请社会各界监督,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反馈。 公示时间:2024年12月11日至2024年12月17日 联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13号传 真:010-66069561 附件:2024年网络安全技术应用典型案例拟支持项目名单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2024年12月11日 2024年网络安全技术应用典型案例拟支持项目名单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单位1信息安全体系建设项目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网络安全与数智化服务平台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北京东方棱镜科技有限公司3一体化安全协同防御系统北京网康科技有限公司航天通信中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4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通号通信信息集团有限公司5终端和数据安全实践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数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6网络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7安全传输系统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8网络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安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互联网安全管理系统中国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奇虎测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10“1+N”安全防护体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11网络安全智能化风险监测蚂蚁智安安全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12供应链安全检测系统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3移动安全威胁信息分析平台武汉安天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14智控系统研发及应用上海航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海底电缆建设有限公司东方国际物流集团上海新海航业有限公司15全维度立体安全防护体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6勒索病毒防范协同项目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17SASE平台天翼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18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项目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国利网安科技有限公司19网络基础设施安全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资产安全协同治理与验证系统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知其安科技有限公司21网络安全综合防控平台厦门安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工学院22高效智能化网络安全能力建设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神州绿盟成都科技有限公司23企业级应用安全服务平台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4算网网络安全智能决策平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应急管理信息技术中心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广西分中心25威胁信息共享与联防联控平台联通(黑龙江)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26威胁信息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平台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27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技术应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海南有限公司海南大学海南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28数据端到端全程可信应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29网络资产安全治理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远江盛邦(北京)网络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大数据流通平台安徽华典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31内生网络安全防护项目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32远程安全访问与数据保护项目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北京轻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33主机和容器安全平台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北京长亭科技有限公司34云安全防护与保障项目首都之窗运营管理中心北京知道创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信云技术有限公司35私有云一体化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壹进制(江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云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36云原生纵深一体化安全平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奇安信网神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37企业级云原生一体化安全防护平台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奇安信网神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38基于云原生的密码安全防护实践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39基于健康云的共享安全解决方案浙江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浙江省健康云有限公司浙江莱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40混合云安全体系建设河北广播电视台41云计算安全智慧中枢项目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复旦大学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上海)有限公司42网络安全建设实践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43混合云全栈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44混合云网络安全应用与实践北京广播电视台奇安信网神网络安全技术(北京)有限公司45人工智能安全评测与防护增强平台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46网络安全分析平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北大学沈阳绿盟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47人工智能服务安全解决方案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48网络安全威胁检测与响应平台哈尔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睛云华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安信与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49安全大数据中心中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50数据应用全环节安全赋能平台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辽宁省分公司51综合数据平台应用项目中国雄安集团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52大数据全流程流转安全保障浙江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浙江智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53云上大数据商用密码服务建设项目北京市大数据中心北京数字认证股份有限公司54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深圳证券交易所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55大数据安全平台建设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杭州美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6大数据处理平台研发及应用武汉达梦数据技术有限公司57数据安全运营实践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58智慧水利安全平台甘肃省水利厅信息中心西安交通大学59政务数据安全平台建设和应用江西省大数据中心数字江西科技有限公司60数据分类分级解决方案航天壹进制(江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科技大学61安全威胁检测与发现分析项目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绿盟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62终端数字化安全系统中信银行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麒麟软件有限公司63网络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广州市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奇安信安全技术(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64多云多芯环境的安全能力应用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65数字集群安全边界平台山东中网云安科技有限公司66信息安全能力体系解决方案兴业数字金融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7产业集群运营服务实践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三六零鸿腾科技有限公司68终端防护系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69基于商用密码的印章电子化综合应用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格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70云平台商用密码防护及支撑体系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71数据全生命周期密态流转安全防护平台水利部信息中心浙江智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72商用密码一体化服务平台成都卫士通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73高性能透明加密系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中安威士(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数达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74统一数字身份管理服务体系创新应用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景安云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75商用密码在域名服务中的应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6密码计算与安全服务平台联通(广东)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77基于密码技术构建政务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78基于密码技术的网络数据安全智能应用济南市康养事业发展中心山东浪潮智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三未信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79密码改造项目网银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80密码统一管理平台长春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81密码算法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82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测试平台中汽智联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中汽数据(天津)有限公司83商用车车联网在线监测服务平台陕西天行健车联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威诚信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84智能网联汽车车载以太网安全防护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85视频监控智能化应用系统天讯瑞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广东省电子商务认证有限公司86应急广播系统一体化安全平台福建广电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福建省海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87数盾+数字孪生供水项目宁夏水利信息中心国家信息中心烽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88物联网安全防护解决方案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沪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89物联网安全接入应用湖北思极科技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90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安全解决方案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源堡科技有限公司91企业级数字化安全与管理平台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奇付通科技有限公司92安全验证与脆弱性检测技术应用北京丰鸣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通州网络安全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93安全综合能力管理平台浙江鹏信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94安全自适应网络治理系统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95新一代终端安全运营平台亚信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6工业网络安全创新应用平台天津市滨海新区信息技术创新中心井芯微电子技术(天津)有限公司97资源公钥基础设施应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98主机威胁狩猎平台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升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99异常行为监测系统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100流量筛选还原系统研发及应用成都九洲电子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101安全策略智能运维实践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联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至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02车外数据测评系统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103数据中心数字地图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04软件供应链安全检测平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深圳开源互联网安全技术有限公司黑龙江深哈协同创新企业服务有限公司105网络安全孪生平台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106综合安全服务运营平台北京国信新网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领航科创技术有限公司107托管式安全服务平台天翼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108云网安全仿真和评测服务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新国脉数字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09网络空间安全应急指挥应用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网思极网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兴华永恒(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10一体化全程可信的数字身份服务项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北京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111复杂多维网络安全大模型系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汽数据(天津)有限公司112网络安全数智管理体系建设上海市徐汇区卫生事业管理发展中心上海三零卫士信息安全有限公司113智慧安全运营平台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长亭未来科技有限公司114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公共服务平台黑龙江省工业信息化发展中心(黑龙江省冶金研究所、黑龙江省电子技术研究所)哈尔滨工大天创电子有限公司115数据之盾:数据安全系统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16数智化安全运营中心中移在线服务有限公司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大学117安全防护一体化服务平台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综合技术中心北京安数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118网络安全合规治理数智平台合肥天帷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119网络安全运营服务平台苏州市卫生计生统计信息中心江苏绿盟安全科技有限公司120第三方云安全服务平台北方实验室(沈阳)股份有限公司121基于云安全资源池的安全枢纽中心贵州广播电视台绿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122政企客户一站式安全服务平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上海观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云思科技有限公司123态势感知和防护平台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州赛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24一体化智能安全运营平台金盾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125网络安全一体化协同运营平台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中心南京众智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26密码测试工具集和验证系统应用江西智慧云测安全检测中心股份有限公司127网络安全一体化智能运营体系贵阳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优特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28操作系统产教融合发展联合体湖南欧拉创新中心有限公司129网络安全智能化校企联合中心西安四叶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30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大运村网络安全遗产暨网信人才实训基地项目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北京网康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大学131网络安全持续胜任教育体系与支撑技术平台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32成都芯谷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区成都芯谷发展服务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133重庆市两江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产城建设有限公司134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135山东省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济南历城)济南超算数字经济创新圈服务中心(济南市历城区东部新区发展服务中心)泉城省实验室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部分项目名称有调整。
12-12
关于第三届工业和信息化部民用爆炸物品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第四届民用爆炸物品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人选名单的公示工业和信息化部民用爆炸物品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民爆专家委”)和民用爆炸物品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民爆行标委”)本届任期届满拟换届。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现将拟组建的第三届民爆专家委和第四届民爆行标委委员人选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截止日期为2024年12月21日。如有不同意见,请在公示期间将意见反馈至我司,电子邮件发送至miitmb@miit.gov.cn(邮件主题注明:民爆两委换届公示反馈)。 联系电话:010-68205380 附件:1.第三届工业和信息化部民用爆炸物品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人选名单.docx2.第四届民用爆炸物品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人选名单.docx 安全生产司 2024年12月11日
12-12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民用爆炸物品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通知工信部安全〔2024〕2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用爆炸物品行业主管部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民用爆炸物品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民用爆炸物品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工信厅安全函〔2023〕337号)即时失效。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4年12月3日 附件:民用爆炸物品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docx《民用爆炸物品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doc
12-11
关于公布2024年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典型案例名单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24〕46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24〕280号),经地方推荐、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确定了2024年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典型案例名单,现予以公布。请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结合实际,积极宣传推广先进模式和典型经验,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成果应用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带动提升全行业废水循环利用水平。 附件:2024年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典型案例名单.pdf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2024年12月9日
12-09
根据《印制电路板行业规范条件》及《印制电路板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经企业自愿申报、省级主管部门推荐、专家评审、现场核查等程序,现将拟公告符合《印制电路板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六批)予以公示(见附件1)。已公告企业定颖电子(黄石)有限公司、广合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企业名称发生变更,拟更新有关公告信息(见附件2)。以上信息一并予以公示。请社会各界监督,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反馈。公示时间:2024年12月9日至12月13日联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院电话:010-68208264传真:010-68271654附件:1.拟公告符合《印制电路板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六批).pdf2.拟公告规范企业变更信息.pdf
12-07
工信厅高新函〔2024〕45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科〔2024〕12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标杆和样板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动标志性产品打造、高水平产业主体培育和应用场景建设,现组织开展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征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集内容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方向(参见《实施意见》),面向社会征集以下三类典型案例。(一)标志性产品。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且已实现产业化,能切实体现前沿技术突破并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产品。(二)领军企业。在未来产业细分赛道中处于领先行列,创新能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引领带动作用显著的代表性企业。(三)典型应用场景。有利于推动前沿技术、产品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在新型工业化和跨界融合方面具有特色,已经过一段时间验证并取得实效的标志性场景。二、申报条件(一)申报主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较好的经济实力、技术研发和融合创新能力,在质量、安全、信誉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无不良记录的企业;具有运营管理主体的产业园区(仅限于申报典型应用场景案例)。鼓励以联合体形式申报。(二)推荐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下统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遵循自愿申报、择优推荐的原则,组织开展本地区的征集和推荐工作。推荐单位应严格把关,原则上每一类案例推荐数量不超过10个。三、申报程序(一)申报主体填写《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申请表》(见附件1),向所在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二)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于2024年12月31日前将加盖公章的优秀典型案例汇总表(见附件2)、盖章版申请表(一式两份)邮寄至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院1号楼25层,材料电子版同步发至邮箱penglu@ccidgroup.com。(三)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典型案例名单,并按程序对外发布。四、成果推广(一)开展宣传推广。借助中关村论坛等活动平台开展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宣传推广,扩大优秀典型案例示范效应。(二)加强政策支持。对应用成果突出、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案例,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从项目审批、政策、资金等资源配套方面对入选的产品、企业、场景给予支持。五、联系方式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新技术司 孙美玉 010-68207279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彭璐 18032706606附件:1. 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申请表 2. 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汇总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2024年11月28日
12-06
2024年12月5日上午,科技部党组召开第9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主持会议并讲话,部党组成员参加会议。 阴和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阴和俊强调,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坚持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鲜明的政治导向,把坚持党的领导摆在首要位置,推动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形成法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长期性的制度保障。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真挚的人民情怀,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系统观念,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深刻领悟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领导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阴和俊要求,在科技强国建设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谋划和推进科技法治建设,切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一项长期政治任务,持续推进、不断深化。二是聚焦科技强国建设,加快健全科技法律体系,完善科技进步法相关配套制度,推进科普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等贯彻落实。三是进一步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认真履行科技部法定职责,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四是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纪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增强纪法意识,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部党组成员林新、邱勇同志作了重点发言,4家单位负责同志进行了交流发言。驻部纪检监察组有关同志,机关各厅司局、各直属事业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日报社机关党委相关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12-06
根据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需要,有关单位提出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低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筹建方案。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现将筹建方案予以公示,截止日期为2025年1月5日。如有不同意见,请在公示期间将意见反馈至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电子邮件发送至KJBZ@miit.gov.cn(邮件主题注明: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低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方案公示反馈)。 联系电话:010-68205261附件: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低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方案.doc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2024年12月6日
12-05
为落实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部署,我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经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初审、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专家复核及我部审核,拟将37家企业列入《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典型案例(2024年)》名单。现予公示,欢迎社会各界监督并提出意见;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与我们联系。 公示时间:2024年12月5日-2024年12月11日联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联系电话:010-68205281/68205297(传真)附件:《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典型案例(2024年)》拟入选名单.pdf
12-04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粘胶纤维企业公告申报工作的通知》(工信厅消费函〔2024〕269号)要求,经企业申报、地方推荐、专家评审,形成了拟公告的符合《粘胶纤维行业规范条件(2024版)》企业名单(第一批)。现将名单进行公示,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与我们联系,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公示时间:2024年12月4日至2024年12月17日联系电话:010-68205661(同传真)电子邮箱:wutong@miit.gov.cn附件:拟公告的符合《粘胶纤维行业规范条件(2024版)》企业名单(第一批) (1).pdf 消费品工业司2024年12月4日
12-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4年第36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节能 新能源车船享受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74号)、《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享受车船税优惠的节能 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2024年第10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2017年第172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2023年第10号)、《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2023年第32号)等有关规定,现将许可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89批)以及经商国家税务总局同意的《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六十八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十二批)予以公告。 附件:1.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89批).doc2.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六十八批).doc3.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十二批).doc 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12月4日
12-04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 工信厅高新函〔2024〕45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科〔2024〕12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标杆和样板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动标志性产品打造、高水平产业主体培育和应用场景建设,现组织开展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征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集内容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方向(参见《实施意见》),面向社会征集以下三类典型案例。(一)标志性产品。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且已实现产业化,能切实体现前沿技术突破并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产品。(二)领军企业。在未来产业细分赛道中处于领先行列,创新能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引领带动作用显著的代表性企业。(三)典型应用场景。有利于推动前沿技术、产品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在新型工业化和跨界融合方面具有特色,已经过一段时间验证并取得实效的标志性场景。二、申报条件(一)申报主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较好的经济实力、技术研发和融合创新能力,在质量、安全、信誉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无不良记录的企业;具有运营管理主体的产业园区(仅限于申报典型应用场景案例)。鼓励以联合体形式申报。(二)推荐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下统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遵循自愿申报、择优推荐的原则,组织开展本地区的征集和推荐工作。推荐单位应严格把关,原则上每一类案例推荐数量不超过10个。三、申报程序(一)申报主体填写《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申请表》(见附件1),向所在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二)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于2024年12月31日前将加盖公章的优秀典型案例汇总表(见附件2)、盖章版申请表(一式两份)邮寄至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院1号楼25层,材料电子版同步发至邮箱penglu@ccidgroup.com。(三)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典型案例名单,并按程序对外发布。四、成果推广(一)开展宣传推广。借助中关村论坛等活动平台开展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宣传推广,扩大优秀典型案例示范效应。(二)加强政策支持。对应用成果突出、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案例,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从项目审批、政策、资金等资源配套方面对入选的产品、企业、场景给予支持。五、联系方式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新技术司 孙美玉 010-68207279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彭璐 18032706606附件:1. 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申请表.docx2. 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汇总表.docx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2024年11月28日
微信公众号
拉萨市中小微公共服务平台